在教育的广阔天地里,每一本教材都是通往知识殿堂的钥匙,特别是在专业性极强的领域中,如社会工作实务初级,一本好的教材无疑是初学者踏入行业、奠定基础的必备指南。今天,我们聚焦于《社会工作实务初级教材2025》,这本新教材不仅承载着对社会工作最新理论与实践的总结,更是为即将步入社会工作领域的学子们点亮了一盏明灯。
一、教材背景与意义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社会工作领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社会工作实务初级教材2025》应运而生,它紧跟时代步伐,不仅系统回顾了社会工作的基础理论,还深入探讨了新时代背景下社会工作实务的新趋势、新要求。对于初学者而言,这本教材如同一座桥梁,连接着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社会工作的精髓。
二、内容亮点与结构安排
内容上,《社会工作实务初级教材2025》采用了循序渐进的编排方式,从社会工作的基本概念、价值理念讲起,逐步过渡到个案工作、小组工作、社区工作等核心实务领域。尤为值得一提的是,书中加入了大量真实案例,这些案例来源于现实生活,既有成功的经验分享,也有反思与教训,为学习者提供了宝贵的实践参考。此外,教材还特别强调了社会工作的伦理原则与法律法规学生在掌握专业技能的同时,树立起正确的职业操守和法律意识。
三、理论与实践的深度融合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社会工作实务初级教材2025》的一大特色。书中不仅详细阐述了社会工作理论框架,更设计了丰富的实践活动指南,如角色扮演、模拟访谈、社区调研等,旨在通过实践加深理论理解,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种教学模式鼓励学生跳出书本,走进社区,亲身体验社会工作的魅力与挑战,从而在理论与实践的双重滋养下茁壮成长。
四、应对未来挑战的准备
面对未来社会工作领域可能出现的复杂情况,《社会工作实务初级教材2025》也不忘提醒学生培养批判性思维与创新能力。书中通过介绍国内外先进的社会工作模式与项目案例,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鼓励他们不断寻求解决社会问题的新方法、新路径。同时,对数字化、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在社会工作中的应用进行简要介绍,为学生未来职业生涯的长远发展埋下伏笔。
五、结语:启航未来,共创辉煌
回望《社会工作实务初级教材2025》的每一章节,我们不难发现,它不仅是知识的载体,更是梦想与希望的灯塔。对于每一位怀揣社会理想、致力于改善社会福祉的年轻学子来说,这本书是他们踏上征途的第一块基石。正如社会工作本身,每一次的实践都是对人性光辉的追寻,每一次的努力都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让我们携手并进,在《社会工作实务初级教材2025》的引领下,启航未来,用专业与爱心,共创社会工作的新辉煌。
通过这样一篇文章,我们不仅全面介绍了《社会工作实务初级教材2025》的内容与特色,更传达了其对初学者的重要意义及对未来社会工作领域的积极影响,力求在保持专业性的同时,也兼顾了文章的可读性和启发性。社工实务:《老年社会工作实务》(一)
1992年10月,第47届联合国大会通过了《世界老龄问题宣言》,将1999年确定为"国际老年人年,这表明人口年龄结构老龄化已引起世人的广泛关注。根据预测,2050年世界60岁老年人口比例达到峰值时可达20.7%。2001年6月2日,《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显示,中国已经进人人口老年型国家行列。2025年,中国老龄人口的比例比世界平均高出3.9个百分点;2050年达到峰值时比世界高出4.5个百分点。随着中国老龄化的加剧,中国的养老问题,特别是老年人照顾问题将面临极为严峻的挑战。
一 老年社会工作实务的历史和发展
老年社会工作的产生不外乎两个基本条件,笫一,老年人或老龄问题层出不穷,迫切需要依靠政府以及政府以外的力量一起来解决;第二,国家经济发展到或多或少有能力可以为老年人提供一些福利性服务。中国的老年社会工作基本上也是在这种情形下诞生的,不过,在专业的老年社会工作产生之前,中国的老年社会工作经历了较长时期的萌芽阶段。
(一)老年社会工作实务的历史渊源
……
1.老年社会工作及其实务概念界定
从专业的角度而言,所谓的老年社会工作就是因应老年问题产生而产生的一种专业服务活动。它是指受专业训练的社会工作者在专业的价值理念的指导下,充分运用社会工作的理论和方法,为在生活中遭受各种困难而暂时丧失社会功能的老人解决问题、摆脱困境并同时推动更多的老……
2.老年社会工作的萌芽阶段
中国的老年社会工作是在老年人照顾和老年人服务的过程中逐渐发展起来的,而1979年前,国内各养老机构收养的对象基本都是无依无靠、无生活来源、无生产劳动能力的孤寡老人和残疾人(以下简称“三无”对象),费用均由政府负担。海市为例,1963年,市民政局制订《收容残老政策范围和审批办法的规定》,规定收容的范围是:市区常住户口中无依无靠、丧失劳动能力、生活不能自理或基本不能自理;退休老弱残职工中属于本市常住户口、无依无靠、生活不能自理、原单位已经撤销无法安置的;本市市区居民中无依无靠、流浪乞讨成性的残老;倒流人口中无依无靠、已丧失劳动能力、生活不能自理、确无外迁条件的;劳动教养对象中的残老人员和无家可归的无业游荡人员。审批程序是:由区民政科登记审查,报市民政局批准,残老教养院负责收容。
1979年开始试行自费收养业务,此后自费收养的人数逐年增加。1992年,市和区办社会福利院收养在院的对象共计2138人,“三无”对象为1000人,占47.1%;自费对象1138人,占52.9%。90年代开始,收养的“三无”对象逐年下降,1995年末全市收养在院的“三无”对象为854人,占32.1%,区办社会福利院1995年末收养在院的“三无”对象为231人,占17.41%。
1980年,闸北区开封街道首创上海市第一个孤老包护组。包护组的成员基本上是由孤老的左邻右舍组成,他们自发地组织起来,义务为孤老服务。服务的内容从孤老的衣食住行、缝补浆洗、疾病护理、直到后事料理,通过他们的服务,使孤老日常生活得到照料,体现党和政府的关心。市民政局及时推广开封街道的做法,孤老包护组很快在全市普及。1982年底,全市先后建立3000多个孤老包护组,散居在社会上的孤老基本上都有人关心和照顾。
家庭敬老室是社区照顾社会孤老的另一种形成。它利用社会孤老的房屋,由社区居委会出资,进行改造和装修,将邻近的社会孤老集中在一起,委派专人,负责照顾老人的生活。这种家庭式的安置照料老人的方式,顺应了老人怀旧和恋家的心理特点,很受老人欢迎。1997年全市建立2061个家庭敬老室。此外,还先后创办32个托老所,在托老人271人。
不过,上述老年照顾和老年人服务基本上停留在让老年人吃饱穿暖以及不出意外的阶段,如何让老年人生活得更有质量、更自信、具有更广泛的社会支持网络和更具成长性,以及专业的理念和专业的服务介入,则尚未浮现出来和进入人们的视野。
3.老年社会工作的显现和初步发展
……
1987年北京市开办了国内第一家“临终关怀医院”——松堂关怀医院,它的特色是治疗医生和临床辅导相结合,通过治疗医生和心理辅导相互配合的治疗方案,在持守对病人仁德慈爱的理会之下,松堂对老年病人进行医疗、护理以及心理等方面的关怀,安全、迅速、有效的缓解病人的心理压力和疼痛的感觉,使病人放松和舒适,从而使他们从疼痛和异常的生理状态中解脱出来,从焦虑和恐惧中解脱出来。松堂医院另一个特色就是和社会资源建立起联方,让更多的社会爱心人士关注老年人。医院的一个做法是,让多所大中专院校在医院建立了“爱心小屋”,这些学生经常在空闲的时候来到我院,为老人们唱歌,表演节目,陪老人聊天谈心,还给老人们庆祝他们的寿辰。同时医院还与佛教、基督教协会建立了长期联系,满足老人们临终助念等宗教需要。
1995年天津鹤童老年福利协会成立,是一个民办慈善福利服务型的社团组织,在天津和北京开设养老院,1998年,“鹤童”开始向低龄、健康型老人拓展服务,“鹤童”(音光)合唱团和“鹤童”(海河)晨练队相继成立。“鹤童”的专业化管理是把“不断增进老年人自我照顾能力”作为出发点,其“让躺着的老人坐起来、让坐着的老人站起来、让站着的老人走起来”的服务理念,使众多的老年人受益。当时“鹤童”常年社会服务登记义工近千人次,这些义工中有社会工作专业实习的学生,他们为老人院的老人服务带去了社会工作的方法。
1998年4月上海基督教青年会在浦东新区政府、金杨新村街道协助下成立罗山敬老院,全面展开社区安老服务。敬老院注重老年人个性发展,通过各类活动提高老年人生命质量,使安老服务不仅仅以关心老年人衣食温饱为目标,并能够进一步帮助他们重新认识自己、发挥自己的长处,锻炼自我照顾的能力,丰富晚年生活。与此同时,开办社区老年休闲中心,为老年人提供阅览、名茗、听书、交谈、辅导等服务,通过展开多种形式的娱乐活动,提高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
(二)老年社会工作实务的专业发展
1.老年社会工作实务的发展
……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深圳和市政府的大支推动和支持下,深圳的社会工作及其实务发展大有后来居上的态势,2007年7月深圳市社会福利中心以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向深圳市鹏星社会工作服务社购买了7名社工,分别安排在儿童福利院(4人)院,老人院(2人)康复医院(1人),为福利中心的老人、儿童及康复患者提供社会工作专业服务;2008年3月,深圳东西方社工服务社以民政局购买服务的方式,向深圳老人院派驻了若干名具有社会工作专业背景的社会工作者,尝试为老年人提供比较专业的服务。
在机构为老年人提供社会工作服务的过程中,社区层面的社会工作也在开展和探索之中。2004年1月上海市卢湾区在淮海街道进行社会化运作试点,该街道的老年活动室由上海市基督教青年会所属华爱社区服务管理中心托管,政府购买老年教育、团队活动等方式,老年活动室逐步进入良性发展之路。2005年7月20日河南省首家“社工进社区”试点工程在郑州市金水区南阳新村丰乐社区正式启动,绿城社工服务站(原丰乐社区社工服务站)挂牌成立,长者服务(长者社区关爱、长者院舍关爱)为该站主要服务项目之一;2007年7月5日上述绿城社工服务站20余名社工及义工来到南阳新村辖区看望孤寡、留守老人;2007年7月20日上述绿城社工长者院舍项目组至颐和老年公寓开展长者院舍关爱活动。
2006年8月,新区社工协会受新区政府委托,成立了“乐耆项目组”并在浦东新区部分养老机构和社区开展老年社工服务,为机构养老、居家养老和社区养老的服务对象提供专业服务。“乐耆”项目组成立以来,共有工作人员20名,其中负责人1名、督导1名、18名社工分别服务于新区的13家养老机构、1家社区助老服务站、1家街道老年协会和助老服务社。在过往的一年多中,社工通过自身的努力,通过建立档案,掌握老人的个案信息;通过开展日常访谈,协助老人适应机构生活;开展个案服务,关注个别的需求;设计各种小组活动,丰富老人的晚年生活;依托各类社区活动,凝聚机构的力量;社工还协助开展各项行政管理工作养老机构提升整体形象;引进新颖的机构管理理念,加强能力建设,提升专业水平;还着重做好沟通联络工作,保持信息渠道的畅通,让服务结合需求,使操作更有方向。
2.相关法律和政策对老年社会工作实务发展的推动
……
纵观近二十年来,中国老年社会工作从无到有,从萌芽到茁壮成长,其间也发展和形成了中国老年社会工作自己的特色,也有自己的实务经验值得总结和探讨。
社工证需要面试吗
助理社会工作师证和社会工作师证不需要面试,高级社会工作师证需要面试。
详细解释:
助理社会工作师考试和社会工作师设有笔试,并没有面试这一流程,所以考生只需要笔试通过就可以取得社会工作师职业资格证书。高级社会工作师有面试。所以高级社会工作师考试具有一定的难度。
社会工作者证书简介:
国家对从事社会福利、社会救助、社会慈善、残障康复、优抚安置、卫生服务、青少年服务、司法矫治等社会服务机构中从事专门性社会服务的专业技术人员实行职业水平评价制度,纳入全国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统一规划。
社会工作者证书级别划分:
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评价分为助理社会工作师、社会工作师和高级社会工作师三个级别。通过职业水平评价,取得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证书的人员,表明其已具备相应专业技术岗位工作的水平和能力的证书。
社工证报名条件:
一、助理社会工作师考试报名条件
1、取得高中或者中专学历,从事社会工作满4年。
2、取得社会工作专业大专学历,从事社会工作满2年。
3、社会工作专业本科应届毕业生(包括已经取得社会工作专业本科及学历、学位的人员)。
4、取得其他专业大专学历,从事社会工作满4年。
5、取得其他专业本科及学历,从事社会工作满2年。
二、社会工作师考试报名条件
1、取得高中或者中专学历,并取得助理社会工作师职业水平证书后,从事社会工作满6年。
2、取得社会工作专业大专及学历或学位,从事社会工作满4年。
3、取得社会工作专业大学本科学历,从事社会工作满3年。
4、取得社会工作专业硕士学位,从事社会工作满1年。
5、取得社会工作专业博士学位。
6、取得其他专业大专及学历或学位,其从事社会工作年限相应增加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