饰带楼将重点带大家了解公务员考试试题,希望可以帮到你。
云南省公务员考试和国考在试题上有哪些不同?

一、考试科目差距不大
1、国家公务员考试包括笔试(公共科目、专业科目)和面试。公共科目笔试为《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和《申论》;专业科目笔试(根据招考需要设定)和面试时间由招考部门自行通知。
2、云南省考试也包括笔试(公共科目、专业科目)和面试。公共科目笔试为《申论》和《行政职业能力倾向测试》两门科目。《申论》满分100分,《行政职业能力倾向测试》满分200分,总计300分。
3、录用云南公安人民警察(不含安全、司法行政机关、监狱、劳教、森林公安)的岗位,还需加试《公安基础知识》,《公安基础知识》满分为100分。
二、考试内容基本一致
1、云南省和中央公务员公共科目都是由申论和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组成。
2、申论主要通过报考者对给定材料的分析、概括、提炼、加工,测查报考者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阅读理解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提出和解决问题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全部为主观性试题,考试时限150分钟,满分100分。申论材料通常涉及某一个或某几个特定的社会问题或社会现象,要求报考者能够准确理解材料所反映的主要内容,全面分析问题所涉及的各个方面,并能在把握材料主旨和精神的基础上,形成并提出自己的观点、思路或解决方案,准确流畅地用文字形式表达出来。
3、行政职业能力测验主要测查报考者从事公务员职业必须具备的潜能。试卷主要包括言语理解与表达、数量关系、判断推理、资料分析和常识判断等五个部分,全部为四选一的客观性试题。微妙差别是国家行测考试考试时间为120分钟,满分为100分,而云南省考试满分为200分。
三、难易程度不同
1、一般说来,中央、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题目难度大于云南省公务员考试。
2、因为,中央、国家公务员考试在招考条件上比云南省的更严格、竞争力也大,试题也就难一些。
3、但这并不是说云南省的公务员考试就很简单,只是相对而言。所以,以国考难度的标准复习,应付云南省考试就会比较轻松。
四、命题组织模式不同
中央、国家公务员考试有自己的命题组,由命题专家统一命题,并设立试题库。应该说,云南省没有足够的人力、物力、财力组织自己的命题组,所以云南省公务员考试试题主要来自人力资源和社会劳动保障部公务员考试中心题库,通过买题或买题后加工得来。尤其,通过分析云南省2006年以来的考试真题得出结论:云南省公务员考试试题基本来自人力资源和社会劳动保障部公务员考试中心题库。所以,立足中央公务员考试进行云南省公务员招考辅导,是比较理智、现实的策略。
五、题量和答案设置微调
1、中央、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全部为主观性试题,考试时限150分钟。行测试题一般为135至140道题,答题时间为120分钟。
2、云南省申论全部为主观性试题,考试时限150分钟。行测试题一般为135道题,答题时间为120分钟。
3、应该说,云南省公务员考试题量要比国家公务员考试少。在答案设置上,中央、国家和云南省公务员考试没有任何区别。
六、考试大纲几乎完全一致
通过分析读解《云南省录用公务员公共科目考试大纲》,可以得出结论:云南省考试大纲基本与国家公务员考试大纲如出一辙,没有实质性区别。由此,我们可以根据国家公务员考试大纲基本可以推断《云南省录用公务员公共科目考试大纲》,因为云南省考试大纲与中央公务员考试大纲应该一致。
山东省今年的公务员多省联考 试卷一样吗?
您好,中公教育为您服务。
中公教育专家发现,对于省考的相关政策,许多考生还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认知误区,尤其是对备考有着直接指导意义的“考什么、怎么考”,还很容易简单的理解为考试内容都一样,而忽略了所参考省份的考试特点。这个问题引起了中公教育专家的高度关注,因此,专门从考试信息发布的原始信息和考试真题出发,在这里为大家正本清源,了解真正的“413多省公务员考试”。
误区一:413联考?
因为考试时间在同一天,所以很多人会简单的将省考理解为联考,认为是统一组织的考试。同时受到一些错误信息的引导,考生们在研读考情和政策的时候,会将多个省份放在一起比较,这样得到的信息无疑是不准确的。
正确理解:413多省公务员考试
实际上,中公教育专家通过对比已经发布的公告,非常清楚的看到,信息发布的源头是各省组织部、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厅、公务员局三个部门联合发布,但各省完全独立,和其它地区毫无关联。招考计划的制定和考试内容的安排,也是为了满足本省各级党政机关录用公务员的需要,因此,考试本身是独立进行的。
误区二:招录条件相同?
对报考条件的研究是准备考试的第一步,由于要求的条目较多,很多时候考生们容易遗漏一些要点,又受到“联考”概念的误导,于是错误选择报考省份,给资格审查带来一些麻烦。
正确理解:各地条件各不同 慎重选择是关键
有些考生可以选择多个地方报考,由于在同一天考试,报名时间也相,考生们在众多省份中只能选择一个报考,如果资格审查不能通过,很可能错失今年的机会。如:安徽对基层工作经验时间期限的界定是“基层工作经历起始时间按人社厅发〔2010〕59号文计算,截止时间为2013年7月31日。因工作单位变化而中断时间的可以累计。”,而河北却是这样界定的“从2013年3月(含3月)算起,此前累计工作时间每达到12个月计为1年。”因此一定要仔细研究清楚,慎重选择,当然,借助专家的分析也是不错的选择。
误区三:考试时统一?
既然都在4月13日考试,那时间肯定是一样的吧,就按照常规的上午行测下午申论来准备就行。
正确理解:河北行测申论考试时间均为上午 不排除其它未出公告地区也有时间不同的可能性
根据中公教育专家多年来的经验,每年各种公考当中,都不乏有考生因为各种原因耽误了考试时间的情况出现。如果一开始就记错考试时间,那么基本上就意味着考试失败,因此河北考生和尚未出考试公告的地区考生,还是要非常关注考试时间的准确掌握。
误区四:考试科目一致?
既然是联考,那么考试科目当然相同,按照往常的行测申论知识备考即可,如果有旧的别的省的复习资料也不要浪费,不方便回需要考试的地区去学习,那么随便选一个地方的省考可能就可以了。
正确理解:多省紧随国考步伐 采取分级分卷考试
对考生所报考部门的如果要在所有“联考”误区当中,选一个最为重要的,那么不得不说就是这一点:考试科目相同。如果连“考什么”都不知道,那么复习备考就完全无从谈起。
实际上,中公教育专家通过对各省研究,发现413多省公务员考试,紧跟国考“分级分卷”和“2+X”的考试特点,强调从考生所报考部门的特点出发,令考试更有针对性。多个省份采取了非常具体的分卷方法,考生一定要针对报考职位的级别和类型,仔细了解。
如安徽考行测和申论,但是申论又根据自己省情的不同设置成了AB卷:报考省、市机关和省以下垂直管理单位职位的人员考《申论》A卷;报考县(市、区)、乡(镇、街道)机关职位的人员考《申论》B卷。再如山东,今年开始山东省积极探索笔试分类考试模式,按照各机关招考职位的工作性质,将招考职位具体划分为A、B、C三个类别,分别命制相对应的申论试题:各级机关中履行司法、行政执法、法制工作职责,以及为社会公共管理提供法律服务的职位,申论考试使用A类试卷;各级机关中从事财务管理、审计、经济管理等工作的职位,申论考试使用B类试卷;各级机关中除上述职位以外的履行综合管理以及机关内部管理等职责的综合管理类职位,乡镇机关的招考职位,申论考试使用C类试卷。因此,中公教育提醒不同考生要根据报考职位相对应的科目类别进行复习。
误区五:试题内容相同?
试题内容肯定是一样的吧,看上去去年的多省考试卷子好像也。
正确理解:过往有差别今年差距更大 务必关注省情
不可否认,在之前的多省考试中,确实有些地方的试题有雷同之处,但是简单认为试题相同是不对的。中公教育为考生深入分析:从多省考试的源起,2009年4月26日七省公务员考试来看,只有陕西、湖北和天津三地题目部分命题,其他四地则是各自命题。2011年的4月24日江西行测常识部分多出5道省情题,共125道题。2011年的4月24日河北省申论考试立足当地情况,以“对口援建”为主题,介绍了河北省对口援建的历史、意义、措施。即使是主题相同的情况下,考题设置和做答要求都有不同。2012年4月21日的江西查题量为135道,单独命题。而其他大部分地区考查总题量以120道为主,在这些总题量相同的省市中,每个省市的题型结构均有所不同,例如湖北省题型结构依次是数学运算、言语理解与表达、常识判断、判断推理、资料分析;广西省依次为常识判断、言语理解与表达、判断推理、数量关系、资料分析。
从今年的413多省公务员考试来看,安徽首次加入多省同天公务员考试的队伍,其申论科目分AB卷的特殊性,为多省公务员考试增加了不同的元素;而山东也已经明确将申论分ABC三类,这都使得今年的413多省公务员考试试题将会有更大的不同。
而且,根据今年多省考试大纲在科目设置上的重大变化可以看出,今年的试卷差异化更大绝对是不争的事实,尤其是针对公务员未来的工作对省情的考察是考生们需要尤其关注的地方。
误区六:备考计划一致
不考虑报考地区,罔顾省份报考情况、考情内容,按照统一的方法复习。
正确理解:精准定位 区别复习
不得不说,备考计划的制定,是建立在多个要点里所说的,对于“考什么、怎么考”的准确理解之上的,而要了解这个问题,在目前的省考形式之上,一定要首先全面了解目标省份的考情信息。在此中公教育专家提醒考生,要抓住地方的公告大纲等政策文件,还要选择真正准确的专业意见。
在了解了全部的目标省份之后,要尽早做出选择,瞄准唯一的目标省份,从历年真题和今年考试变化出发,区别复习深入备考,才能在省考中获得成功。
如有疑问,欢迎向中公教育企业知道提问。
2017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言语理解试题及答案
本部分包括表达与理解两方面的内容,请根据题目要求,在四个选项中选出一个最恰当的答案。
请开始答题:
1.怀特海说:科学研究的概率是999个想法没有任何结果。可是,第1000个想法也许会改变世界。可见,好想法的产生不是__的。
A.随心所欲B.轻而易举C.一蹴而就D.信手拈来
2.很多人认为动力是一块馅饼,会从天而降,幸运地砸到自己头上,他意识到自己缺少动力,却还在__。期望动力哪天能无缘由地突然看到自己身上。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望眼欲穿B.翘首以盼C.浮想联翩D.守株待兔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稳定流失B.传统异化C.活力消亡D.原貌式微
4.一个民族的文化与精神的健康发展,最重要的标志就是敢于并善于__所有优秀的文化,如我们常常讲,大唐时代长安流行胡乐,并没有使我们文化出现__。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吸收断裂B.接纳蜕变C.借鉴浮躁D.融合停滞
5.持之以恒的精神固然可贵,但如果我们所坚持,所固守的是__甚至错误的,那坚持到底的结果只能是一错再错。人生允许__,敢于放弃不切实际的理想,也是一种生存智慧。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消极无功而返B.盲目知错就改
C.反面偃旗息鼓D.偏颇改弦易辙
6.不管是无意还是有意,总有些__的“史实”并不真实。又或者,有些历史真相看起来提供借鉴时,却发现历史并非全部都是真相,而是被__过的。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盖棺定论增添B.言之凿凿加减
C.铁证如山修饰D.无可厚非篡改
参考答案:
1.C。【解析】题干要强调好想法不是一下子就能产生的。“一蹴而就”指“踏一步就成功,比喻事情轻而易举,一下子就成功”,最合题意。故选C。
2.D。【解析】由题干中“幸运地砸在自己头上”“无缘由地突然掉到自己身上”可知,有些人只想不劳而获地获得动力。“守株待兔”原比喻希图不经过努力而得到成功的侥幸心理。现也比喻死守狭隘经验,不知变通。本题用其原义。故选D。
3.【答案】A。【解析】由“在规模较小的族群中,语言有可能更快地发生变化”可知,第一个空应填“变化”的反义词,故排除B、C项;由“更快地发生变化”可知,“有些音素”会消失,而不仅仅是减弱。故选A
4.B。【解析】由“大唐时代长安流行胡乐”可知,题干强调的是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融合”常指几种事物间的交融汇合,用在这里不合适,“借鉴”常用于经验,故排除C、D项;A项“断裂”表达的含义过重。故选B。
5.D。【解析】第一空应填比“错误”语义稍轻的词语,但也要表示非正确的含义,“消极”多与“积极”相对应,“反面”多与“正面”相对应,故排除;“知错就改”语义过重,“不切实际的理想”不足以称为错误。故选D。
6.B。【解析】第一个空应填表示“真实”的词语,“盖棺定论”表示人的是非功过到死后才能做出结论,“无可厚非”表示没有可过分责难的,都与“真实”不尽相同;“铁证如山”强调证据,也与题干不吻合。故选B。